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描写季节 >  三月 > 内容页

对神的拟人描写

2020-06-23 08:32:16三月的文章访问手机版374

对神的拟人描写

从早期教会、中世纪时期,甚至到宗教改革时期的一致共识是:神的终极存有是不可透知的。……我们只能在神与我们建立的关系的范围内认识祂。

——《系统神学》古德恩(神论 第3章 认识神的存有的可能性)

对神的探索是被动的,因为只能在神所启示的范围和神所启示的灵里进行。人们对神的所有认识都是建立在神的启示基础上,并且需要籍着圣灵的能力才能明白。或许人们可以隐约通过这个奇妙的世界猜到有一位至高神的存在,但这也在神的启示里,因为世界是神所创造和托住的。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

——约1:18

当约1:18提到耶稣将神表明出来时,也并不意味着人可以完全透知神的的存有。我们不能说当一个人看见了耶稣的外貌就是看见了神的外貌,神是个灵,耶稣所表明的并非是神具有一个如他所是的有形之体,而是彰显除了神荣耀的属性、计划、权能、旨意……

于是,任何一个人类语言所描述的神都不是神存有的真实样子。只是用了一个人类可以理解的方式,在一点点程度上表明了神是什么样的一位。甚至我觉得“这一点点”也是不恰当的,我们不能把神真实的存有当作100%,而圣经中其实的只有1%、1‰或更小、更小的比例。一旦量化,仿佛人们就可以通过扩大类别的方法去窥探透知神真实的存有,这也一定是不能的。这意味着,当我们被圣经中所描述的神的慈爱、信实、忍耐、怜悯……感动得热泪盈眶时,我们其实还未真正体会祂真实的恩典。这不是说我们的文字是不够的,真实的经历就够了。其实我们在世的经历——神同在的经历,也不能足以让我们体会神的完全。若是可以,历代圣徒的文字早就清晰明了了。这说明我们不单理性和文字不能描述,我们的感官和情感也不足以体会透知神的存有。但即使我们这微弱的理性和情感的体会,也足以使我们不得不称颂祂的名,信靠祂、获得祂的救恩。

由此可见,在人所能理解的范围内,圣经关于神的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拟人的。通过本属于人的特征、特点和情感来彰显神真实存有的“一点点”。例如:

神是灵(约4:24),并没有实存的身体,这就是以人的膀臂来形容神的能力,人的膀臂代表了人的力量。

同时,当我们望向三位一体这个概念时,其中的父与子的关系,也是一种拟人的描写。父和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中体现了子是由父而生的含义。既然天父与圣子并非真正生物意义上的父子,那么理论上我们也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只是人们少有如此,有一种说法是圣父和圣子之间才是真正的父与子的关系,人与人之间不过是这种奇妙关系在世上的临摹而已。这种理由来源于希伯来书谈到耶稣是真正大祭司的观点,世上的祭司、圣殿不过是天上的影子。

总之,我们把神称为父或者子并非是其真正存有的体现,这种称呼的意义在于神所要启示给人以及在人的认知里可以认识神。对神的不同称呼有时如果要强加于人,甚至是不合常理的。比如:我们既称呼耶稣为主,也称呼他为兄长,还称呼他为自己的新郎。由此可见,对神的称呼并非是限定的,并非一定表明了某种不可打破的关系。对神的称呼有时也会出于人对神的认识和理解,正如我们有时称他为主,有时又称他为兄长。这样来说,有人要称呼神为母亲也是可以的,这可以出于他所感受到的那像母爱般无私和温暖却又比母爱更广阔的神之爱。

但我们究竟有多大的理由要去打破教会已经形成的传统,而采用别的一些词语去形容我们的神。在称呼上,我们的历史确实是少有的改变,没有多少奇形怪异的称呼,甚至人们也曾对这些创新进行反对。但从另一方面看起来则是习以为常的,我们总是用很多很多新鲜的、符合当下文化潮流的词语去形容神的种种恩典。古时候我们会形容神好比坚固的磐石和壁垒,今天我们更能体会的则是“振金”和“坚不可摧”。就像父与子这样的概念,我们现今的的意识里可能早已今非昔比。其中的神圣关系已经荡然无存,有的只不过是性与性的后果并为此付上的沉重代价。古时人们也许为了生存而要求男丁和生育,今天的人们也有可能出于爱。但这些概念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在变化的,也就无怪乎有人需要去解释,有人需要去用新的词语形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