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描写自然 >  乡村 > 内容页

两首描写乡村的绝句,千古流传,惊艳了整个四月

2020-05-16 08:49:10乡村的文章访问手机版561

两首描写乡村的绝句,千古流传,惊艳了整个四月

古人写诗十分注意立意和炼字,同时也善于采用各种写作技巧,让诗中有画,生动逼真。图画讲究虚实,可以使得笔法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而诗歌的魅力不仅是令人动情,而且还能表达画幅中无法传递的意境。

转眼间就是四月,眼看就快到清明节了,雨水逐渐增多,天气变幻不定,而乡村则正赶上农忙季节。四月的江南,烟雨濛濛、海棠花重。等到天朗气清之时,田野中、道路旁,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迷人的四月,令人心旷神怡;明媚的春光,更让诗人动情。下面一起欣赏两首描写乡村的绝句,千古流传,惊艳了整个四月。 

雨过山村

唐代: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人雨中过山村,目有所见、耳有所闻,便写了这首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尚未进入村庄,先闻鸡鸣,待在细雨濛濛中走入村庄,才发现这里只有一两户人家,路上翠竹夹溪、板桥横斜,景色清新,令人忘记烦闷。

紧接着就听见姑嫂俩亲切地招呼:“走哇,选蚕种去哟!”然后人便不见了,而庭院中盛开的栀子花,正寂寞无聊地“闲着”。后两句本是写人忙,但妙在第四句,诗人宕开一笔,顾左右而言他,正是以“花闲”来暗衬人忙。

第三句“妇姑相唤浴蚕去”写实,第四句“闲看中庭栀子花”写虚,此诗的成功处正由于虚实运用恰当,笔法生动有趣,字里行间充满了生气。雨里鸡鸣的声音刚刚消逝,姑嫂亲切的呼唤犹在耳畔,滴着水珠儿的晕黄素洁的栀子花,也宛然如在目前。

景情之外还有人物,人物虽然只出现一刹那,却如雨后水灵的栀子花一样生机蓬勃,焕发着清新的光彩。

乡村四月

宋代: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笔调清新,生动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作者用一个“绿”字开篇,不仅展现出草木葱郁,也立刻诗人联想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可见诗人都非常注意炼字。而“白满川、雨如烟”,也突出了江南乡村的雨中美景,令人如临其境。

后两句歌颂繁忙的农事,“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人依然很注意选词用句,一个“闲”字,也是重在突出农忙,与王建的“闲看中庭栀子花”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作者又用了“才、又”二字,也让人联想到庄稼人忙碌的情景,几乎还是连轴转,没有停息,同时也显出繁忙紧张之中,他们也保持着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

比较这两首诗,王建的作品语言明快,风格朴实,把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翁卷的这首诗格调轻松,形象鲜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两位作者都在字里行间,流露出赞美之情,也使读者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而且这两首诗在意境和风格上都非常相似,令人读完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