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描写人物 >  外貌 > 内容页

怎样描写一群人的特点?

2020-05-14 08:43:23外貌的文章访问手机版607

怎样描写一群人的特点?

上节课,我们总结了我们学习到如何写一个人的特点的方法,也了解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但我们往往还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让我们写一群人的特点,在我们的书上就有这样的课文:

看看是不是写了一群人,分别写了不同的人,但每个人写的方面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仔细看看到底有哪些不同?有的是动作、神态,有的是外貌;有的具体,有的简单。这其实是对一幅名画的描写,这幅名画名字叫《小球门手》

我们再来看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是对一张世界名画的描写,这张名画名叫《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天空晴朗。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是逆(nì)风行驶,所以帆没有张起来。河面上映着倒影。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他们大多身子向前倾,可见都在使劲,可见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

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哩!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他身体强壮,显得很有力气。这两个人走在最前头。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高个子旁边是个肌肉结实的小伙子。他使着蛮劲向前拉,往上凝视的目光充满了诅(zǔ)咒(zhòu)和抗议。在这一群人中有个穿着红上衣的少年,从年龄和肤色都可以看出,他拉纤的日子还不久,还不习惯这种沉重的劳动。他拉了一下把他的肩膀勒(lēi)得发疼的纤绳,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hè)。少年右面的老头儿好像有病。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他正在用袖子拭(shì)额上的汗珠。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在少年后面,只露出半边脸。他用同情的目光看着前面白皙的少年和秃顶的老头儿。这个老头儿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工作。他一边往前走,一边装他的烟袋。后面是个退伍不久的士兵,还穿着官家发给他的皮靴。士兵后面是个高个子,他转过脸去,愤怒地朝货船上望,一定是货船的老板在咒骂他们,驱赶他们。走在最后的是一个神态沮丧的老头儿。他低着头,无可奈何地拖着沉重的步子,拼着命拉着纤绳往前迈步。

这幅画是列宾在19世纪70年代创作的。当时,俄国的劳动人民处在沙皇的黑暗统治和资本家的残酷剥削之下,过着非常贫穷非常痛苦的生活。这幅画上的纤夫,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贱(jiàn)价出卖劳动力,终年拉着沉重的货船,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

我们来回味一下这两篇文章,看看他们分别都写了什么?

1.都有环境的描写

2.图中的人物都写到了

3.每个人写的不一样,也就是特点不同

4.众多人物中,其实是有重点人物的,也就是有侧重点的。

5.面对这样的图,外貌、动作以及神态的描写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他们的语言以及心理描写

6.还要展开合适的想象

其实我们书上也有这样的文章,我们可以来试试,书上的116页有这样一张图:

我们今天的作业是这样的,写写我打算怎么写?猜想一下当时的环境是什么?每个人你打算做哪些描绘?(只需要简单描述你自己的想法)你写这幅图有什么困难?

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到了第十节课了,这个专题确实很长,不过比起你从二年级到现在写过的人物来说,这不算长。上节课我们讲到如果要写一群人的话,我们得这样来想:

1.是否有环境的描写?

2.图中的人物是否都写到了?

3.每个人的特点是不是一样?

4.哪些是重要人物?哪些是次要人物?

5.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6.有没有展开合适的想象?

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来看看下面这篇例文有没有顾及到?【这篇文章来自网络——瑞文网】

现在我们来想想,这样的文章有没有考虑到相关的因素呢?

其实我们不妨再来仔细思考一下:

1.是否有环境的描写?

【环境应该冬天,我们该如何来写冷呢?对于深圳的同学来说,冷的概念比较弱,我们可以看看人的穿着,人的动作,猜测为什么会要排在这里?是不是想早点到温暖的车里?】

我们可以参考一下萧红如何写冷?还记得吗?

人的手被冻裂了。赶车的车夫,顶着三星,绕着大鞭子走了六七十里,天刚一蒙亮,进了大车店,第一句话就向客栈掌柜的说:

“好厉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样。”

等进了栈房,摘下狗皮帽子来,抽一袋烟之后,伸手去拿热馒头的时候,那伸出来的手在手背上有无数的裂口。

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

卖馒头的老头,背着木箱子,里边装着热馒头,太阳一出来,就在街上叫唤。他刚一从家里出来的时候,他走的快,他喊的声音也大。可是过不了一会,他的脚上挂了掌子了,在脚心上好像踏着一个鸡蛋似的,圆滚滚的。原来冰雪封满了他的脚底了。他走起来十分的不得力,若不是十分的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的滚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这机会,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拣到箱子去,一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遮都挂上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颤颤惊惊,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

小狗冻得夜夜的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

天再冷下去:

水缸被冻裂了;

井被冻住了;

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人们走起路来是快的,嘴里边的呼吸,一遇到了严寒好像冒着烟似的。七匹马拉着一辆大车,在旷野上成串的一辆挨着一辆地跑,打着灯笼,甩着大鞭子,天空挂着三星。跑了两里路之后,马就冒汗了。再跑下去,这一批人马在冰天雪地里边竟热气腾腾的了。一直到太阳出来,进了栈房,那些马才停止了出汗。但是一停止了出汗,马毛立刻就上了霜。

我们不必写这么长,可否不用“冷”字,写出这时环境的“冷”呢?

2.图中的人物是否都写到了?

图中的人物不多不少,会不会出现新的人物呢?

3.每个人的特点是不是一样?

其实这里可以分为两类人:母亲和孩子;其他等车的人

4.哪些是重要人物?哪些是次要人物?

到底该如何区分呢?还是需要都写一写呢?

5.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母亲和孩子会不会有语言呢?你觉得等车的人会有语言吗?

6.有没有展开合适的想象?

想一想,每个人都是如何的心理活动?最后的事情该如何解决呢?

今天的作业,就是试试用这样的方法去写写,就以《假文盲》为题。

孩子们,终于来到了这个专题的最后一节课。今天我们将要来看看同学们是如何进行一群人的描述的,看看大家笔下的“假文盲”是如何的。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我们的要求,也请每个同学用这个标准来看看下面的文章是不是这样。

1.是否有环境的描写?

【环境应该冬天,我们该如何来写冷呢?对于深圳的同学来说,冷的概念比较弱,我们可以看看人的穿着,人的动作,猜测为什么会要排在这里?是不是想早点到温暖的车里?】

2.图中的人物是否都写到了?

图中的人物不多不少,会不会出现新的人物呢?

3.每个人的特点是不是一样?

其实这里可以分为两类人:母亲和孩子;其他等车的人。

4.哪些是重要人物?哪些是次要人物?

到底该如何区分呢?还是需要都写一写呢?

5.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母亲和孩子会不会有语言呢?你觉得等车的人会有语言吗?

6.有没有展开合适的想象?

想一想,每个人都是如何的心理活动?最后的事情该如何解决呢?

文章欣赏完毕了,我什么都不评价,到底如何,相信你一定有你的看法,不管如何,我们的同学开始学会去描述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