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当前位置: 首页 >  描写场景 >  博物馆 > 内容页

重游鲁迅博物馆有感

2020-07-27 10:07:43博物馆的文章访问手机版399

重游鲁迅博物馆

春节期间,曾去了鲁迅博物馆参观。思索再三,再三感叹,余味深长,还想去。这次赶上休礼拜, 又去鲁迅博物馆参观。我想深刻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至今仍有其意义。

想不通的是,为什么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要从中学课本上被撤下来?难道真的是看不懂学不会吗?还是他的话他的思想触动了一些人的灵魂深处?颇为惊诧,莫名其妙的惊诧,不可思议,百般不得其解。

这些人的思维是否出现了问题,还是有意而为之?是不是害怕了?其目的何在啊?某些人有贬低鲁迅先生的意味,因为触动了其心痛处。贬低鲁迅先生,实际上是贬低自己民族的愚蠢行为,是愚昧落后的表现。说学不懂学不会,乃无稽之谈,强词夺理。难道所有文章在一开始就都懂吗?天才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天才,也是逐步学习来的。不懂,可以慢慢理解吗?当时不理解,以后会慢慢理解的。现在不少有识之士,已经深深理解鲁迅先生的苦衷了。这可是咱们的"民族魂"啊。如若都似鲁迅先生的思想与作风,至今的国人的文明会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可惜啊,可惜。

悲哀啊,悲哀。心痛啊,心痛。如果鲁迅先生生活至今,不知作何感想呢?是否拿起杂文的"匕首"投向对方呢?"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忙。"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要医治一些国人根深蒂固的顽固思想疾病。现在有不少人依旧患有如此的思想疾病。鲁迅先生讽刺的阿Q,是某些国人的生动写照。软的欺负硬的害怕,典型的奴才相,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攀附权贵,苟且于人生,不知善恶之辨,游戏人生,极其悲哀的角色,至今仍比比皆是。另外闰土,也是人情冷暖的社会体现,是所处底层生活的悲哀,小人物生活极其不易,至今不也有富贵贫困、高层底层之划分吗?这与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实,鲁迅的名言至今仍有道理:"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于今仍有意义。改革不就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性吗?所主张的拿来主义,是很正确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鲁迅先生的著作不能丢,不能放弃,还要注重学习。这是老祖宗的家底啊,老祖宗的东西不能撇啊,千万不要当败家子啊。否则会被贻笑大方的。